第一单元 绪论
要素:
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
第二单元 望诊
细目1、望神
要素:
1.得神、失神、少神、假神的容易见到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2.神乱的容易见到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细目2、望面色
要素:
1.常色与病色分类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2.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细目3、望形态
要素:
1.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2.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细目4、望头面五官
要素:
1.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
2.面肿、腮肿及口眼喎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3.目的脏腑分属,望目色、目形、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
4.望口、唇、齿、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
5.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
细目5、望皮肤
要素:
1.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
2.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
3.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
4.望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
细目6、望排出物
要素:
望痰、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
细目7、望小儿指纹
要素:
1.望小儿指纹的办法及其正常表现
2.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第三单元 望舌
细目1、舌诊原理与办法
要素:
1.舌诊原理
2.舌诊的办法与需要注意的地方
细目2、正常舌象
要素:
正常舌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
细目3、望舌质
要素:
1.舌色变化的特点与临床意义
2.舌形变化的特点与临床意义
3.舌态变化的特点与临床意义
细目4、望舌苔
要素:
1.苔质变化的特点与临床意义
2.苔色变化的特点与临床意义
细目5、舌象综合剖析
要素:
1.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
2.舌诊的临床意义
第四单元 闻诊
细目1、听声音
要素:
1.音哑与失音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2.谵语、郑声、独语、错语、狂言、言謇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3.咳嗽、喘、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4.呕吐、呃逆、嗳气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5.太息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
细目2、嗅气味
要素:
1.口气、排泄物之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
2.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